2025年8月28日,麻省理工学院软体机器人实验室公布最新科研成果:其研发的仿生机器蜜蜂实现每秒400次翅膀振动、2米/秒飞行速度的技术突破,这项刊登在《科学·机器人学》的研究,为国内农业授粉、灾难救援等领域提供全新技术路径。
仿生设计破解微型飞行难题
该机器人重仅43毫克,采用离子型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(IPMC)驱动翅膀,通过激光切割工艺制造的仿生关节,实现0.02牛·米的扭矩输出。风洞测试显示,其升力系数达到0.85,优于多数天然昆虫。
多场景应用潜力显现
实验室模拟测试中,200台机器人组成的集群在10分钟内完成1亩大棚草莓授粉,效率较人工提升15倍。在模拟地震废墟环境中,搭载微型摄像头的机器人成功定位3处体征信号。研究团队正与国内农业科技企业合作,开发适用于温室环境的授粉机器人系统。
技术瓶颈待突破
当前原型机仍需通过0.1mm直径导线供电,能量密度仅0.5Wh/kg。MIT副教授陈宇峰坦言:"实现自主飞行需要解决微型能源、环境感知、群体协作三大挑战,预计需要20-30年持续研发。"据悉,国内某高校团队已启动光驱动微型飞行器研究,试图通过纳米结构光捕获材料替代传统电池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